高校诈骗案件中作案分子采用的常见骗术

作者: 时间:2018-09-10 点击数:

高校诈骗案件中作案分子采用的常见骗术

 

 

 

 

据统计,目前社会上的诈骗手法有150多种,可谓五花八门,但从其实质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,即震撼型、亲情型、诱惑型。震撼型主要是指谎称有很紧急、危险的事情发生,让被害人一开始就陷于情绪的紧张和焦急之中,失去冷静状态下的正常辨别能力,从而按照骗子设计好的套路一步步地陷入骗局。亲情型主要是指利用人之间的亲情、爱情、友情来行骗,当然这些“情”都是骗子虚构出来的,真正的亲人、爱人、朋友是不会欺骗你的。诱惑型主要是指以虚假的或少量的利益相诱惑,让被害人欣喜若狂,觉得有利可图,从而进入骗子的圈套。高校诈骗案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,作案人会根据不同的情况,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诈骗,常见的骗术主要有以下几种:    

(一)以推销名义进行诈骗。推销诈骗是高校中常见的诈骗手段,每年新生入校后,都有大批嫌疑人流窜于各高校,以推销文具用品为名进行诈骗。主要伎俩有以次充好、以少充多、以少量正牌商品低价销售为诱饵兜售批量劣质商品。【案例8.12012311日,济南市大学科技园某高校5名女生,在宿舍遇到两名上门推销文具的年轻女子。她们因贪图价格便宜,购买了大量笔芯。后发现数量严重不符,共缺少笔芯5120支,每只0.90元,共计被骗4608元。再给这两名推销人员打电话时,电话已无人接听。    

(二)以寻求业务代理员为名进行诈骗。不法分子常常用假冒伪劣的洗发水、文具、化妆品、运动鞋、笔记本电脑等向学生推销,或借口招代理、代销骗取学生财物。【案例8.220131025日中午,一名打扮成学生模样的女士进入济南市某高校学生公寓,敲开一学生宿舍门,说道:“您好!我是XX公司的,请试一下我们的产品好吗?免费的,很高档。”半信半疑中,有的同学开始试用。这名女士鼓励道:“没关系的,随便试,随便用。这是我的身份证、工作证,我叫李某,手机号是XXX。”李某口若悬河,大谈代销、兼职、底薪、发财,一番对话后,学生们相信了,认为该产品价格低、可信度高、底薪诱人、兼职可行。随后,就开始“履行程序”,每人拿出600元钱交给李某作保证金并草签协议,李某承诺2天后送产品、办理工作证、发底薪。但接下来却石沉大海,杳无音信。    

(三)设“巨奖”陷阱实施诈骗。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技术或邮寄信件群发虚假中奖信息,以你抽中幸运大奖,有高额奖金或贵重奖品等为诱饵,要同学们汇款来领奖。当你们信以为真地汇去第一笔款后,骗子又以还需汇缴个人所得税、领奖手续费等为由继续哄骗。个别同学迫于已汇了部分钱款无法退回,于是越陷越深,最终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。【案例8.32009312日,济南市大学科技园某高校学生杨某收到一封无署址来信,信内有一张索尼公司有效宣传单。杨某刮开奖区,显示自己中了二等奖,奖品为价值16万余元的商务用车。313日,信以为真的杨某与宣传单提供电话进行联系。对方声称杨某确实中了奖,但需要先交公证费,并购买该公司产品方能兑奖。杨某根据其要求,先后向对方提供的帐户转寄现金23640元。后再联系对方,一直无人接听电话。    

(四)谎称学生在校发生意外事故对学生家长或亲属进行诈骗。骗子自称是老师、医生、警察等人,打电话给学生家长,称其子女在外遇到了紧急意外情况,如突发疾病、车祸等,人已昏迷,十分危险,急需用钱。然后,要求学生家长将钱汇到他指定的账号,用于医治。家长心急如焚,马上汇去钱款。待醒悟后联系子女时,才知已上当受骗。【案例8.4】一男子给某高校陈同学的母亲打电话,自称是陈某的同学,说陈某在校外被车撞伤入院治疗,急需3500元,并给陈某的母亲一个账号,让其往这个账号汇款。陈母听后非常着急,又因这名男子提供的陈某自然情况和实际情况完全一致,陈母确信不疑,便往这名男子提供的账号上汇了3500元。半天后,陈母往陈某的寝室打电话询问陈某的病情,并准备到学校看望陈某时,才知被骗。陈某在放假返校的汽车上曾遇到一男子,两人谈得很投机,便如实说了自己的情况,并给那人留下家里和学校的联系方式,以备以后联系。此案中,陈某放松了自己的警惕,向完全不熟悉的人告知了自己的基本资料,不料被作案分子所利用,使自己和家里受到损失。    

(五)利用电话、短信进行诈骗。“我是XX银行(公安局、检察院),你的银行账户涉嫌非法洗钱、诈骗等犯罪,将被警方查封…     …”。诈骗短信和电话通常以一些紧急事为噱头,如果同学们此前没接触过这类短信和电话,多半第一反应是意外、震惊和紧张,在极度恐惧中急于寻找某种安全感和依靠。骗子往往扮演的是诸如银行、法院、公安局等机构,说话的口气和态度往往是为同学们着想。先用一个坏消息吓住你,然后再循循善诱地指导你如何才能摆脱困境。案例8.52014320,济南市经十东路某高校大二学生刘某收到一条短信,称其农业银行卡存在安全隐患,需要立即升级,并给其一个网站可自动登录升级。刘某拿着手机毫不犹豫地登录了该网站,又按照网站的提示进行了所谓的“安全升级”。操作完毕后,刘某竟然陆续收到三条短信,其农行卡被他人通过支付宝连续盗刷了3000元。事后,刘某通过电话询问银行客服,得知并没有此项安全升级业务,才知道自己被骗了。    

(六)借用身份证、学生证进行诈骗。“同学,借你的身份证和学生证给我用一下,事成后给你好处费。”个别同学为了赚取100500元的小费,轻信他人而去贷款购买名牌手机。事后,不但要承担数千元的贷款费用,而且因为还款不及时而背上了个人征信不良记录。同学们为了点好处费,还没有进入社会就已经有信用污点,得不偿失。随着社会发展,征信度可能会成为招聘的考察条件,个别同学很可能以后会因此受到影响。【案例8.62013年冬天,济南市经十东路某高校学生陈某结识了一名校外青年刘某,一来二往,两人渐渐熟悉。“我想买个手机,听说凭借学生证购买,可以分期付款,而且利率低。”刘某告诉陈某,希望借陈某的学生证用用,陪着他一起去分期付款购买一款手机,事后给陈某500元好处费。出于哥们义气,架不住刘某的信誓旦旦及500元好处费的诱惑,两人一起来到了一家手机卖场。刘某看中了一款苹果4S手机,价值4000多元,首付500多元,然后分期还款。陈某使用自己的身份证以及学生证,办理了贷款业务,并签署了相关的还款协议,刘某预付了首付款。出门以后,刘某给陈某500元好处费。并承诺,他会按期归还这笔费用,让陈某不用担心。可过了两个月后,陈某联系刘某,手机却怎么也打不通。陈某收到银行催还欠款的通知后,才知道刘某一分钱也没还。和陈某一样,上当受骗的济南高校学生一共50多个,涉及十几所大学。刘某一伙用这些学生的学生证等信息贷款购买了50多部高档手机,总价值20多万元。
       
除了上述骗术外,发生在高校诈骗案中的常见骗术还有:以代购火车票进行诈骗;网上实物交易进行诈骗;以名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财物被盗,寻求帮助为名进行诈骗;以知名企事业单位职工名义,借钱或借银行卡进行诈骗;冒充辅导员老师、高年级学生干部、学校管理人员或军训教官进行诈骗;非法中介进行诈骗;以知名企业招聘公司员工为名进行诈骗;冒充民政局发放特困救助金名义进行诈骗;以各种能力培训班的名义欺诈性经营骗取学生钱财等。    

 

烟台大学保卫处